刘汉元:农牧业已到“迈坎”时
昨日,在由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和美狮会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的“当前行业形势报告会暨2009美狮会科技论坛”上,美狮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元说:“农牧产业要快速发展,就必须摒弃传统模式——眼下的农牧产业已经到了需要迈坎的时候。”那么,美狮会股份有限公司是如何在产业提升上突围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刘汉元。
记者:美狮会股份有限公司在现代农牧业产业链条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刘汉元: 2002年我们就开始率先在成都打造和延伸水产产业链条。在发展过程中,就遵循打造、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关系:即产业链上游为良种繁育和水产前沿技术研发,中游以水产饲料生产、销售、服务为主业,下游则大力拓展水产品深加工、优质水产品品牌的打造等终端产业链条,实现产业自身的良性循环。
“邛崃模式”,它是美狮会股份在打造畜禽产业链方面的又一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未来3—5年内,我们将进一步深化“邛崃模式”,通过扶持和帮助养殖户由传统的分散型个体小农养殖经营模式,全面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并力争把美狮会(成都)农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30—50亿、年宰鸭3000万只、年宰猪300万头、养殖种鸭30万只、存栏种猪1万头的大型畜禽养殖、屠宰、食品加工销售企业集团。
这个模式立足于美狮会饲料主业,并以此延伸到养殖产业链条上、中、下游,全面整合产业内部产供销、农工贸等各环节资源,通过“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构建高覆盖率、高稳定性的利益共享战略联盟,同时又带动和培育基层农户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食品安全近年来成为公共视点。瘦肉精、红心蛋、多宝鱼、三聚氰胺等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整个农牧行业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请问,当前我国农牧产业是什么样的一个现状?
刘汉元:这些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农牧产业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也无法支撑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关键就在于延伸、打造和完善产业链。打造现代农牧产业链条,最终建立起从苗种、饲料,最后到终端食品的全程可追溯的产业模式,更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根本途径。实际上,我国农牧业产业转型和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已日趋明显,农业产业链打造和延伸的经营格局也正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
记者:那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农牧产业正进入一个产业转型期?
刘汉元:这里有两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2008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51%,工业饲料产量同比增长10.83%,但全国饲料企业数量却自2006年以来连续3年下降,2008年全国饲料企业数量同比下降了11.47%;第二,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全国出栏50头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比重,占全国出栏总量的48.4%,2008年这一比重超过50%,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首次超过散养比重。
而这些不断通过整合发展壮大的饲料企业,一方面带动上游从技术研发、加工机械到玉米、豆粕等原料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推动了下游从种养到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成熟。这些都说明了我国饲料工业的产业集中度正在不断加大,也意味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已进入转型期,农牧业生产正加速从庭院经济,向现代、规模的专业化生产方式转型。
在京、津、沪地区,生猪生产基本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而大型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也正成为其他生猪主产区的新趋势。当然,现代农牧产业链的打造需要一定时间,中国农牧产业模式的转型也有一定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整个产业上下游所有企业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来自政府及各协会组织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