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报:生产规模很大但应用范围很小 光伏业期待市场选票
"如果利用光伏资源十分丰富的西部国土面积的1%,即约1亿亩荒山、荒滩、沙漠等非耕地打造国家西部新能源基地,每年发电将可达到10万亿千瓦时,相当于2011年全国用电量4.7万亿千瓦时的213%,相当于2011年我国全部能源消耗(折算为电力)的97%。而1亩地产出的财富会是5万元、10万元,甚至20万元……"日前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用这样一组数字,表达了他关于国内应尽快启动光伏市场规模化应用和品牌化发展的愿望。
刘汉元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已迫在眉睫,尤其是逐年攀升的巨量煤炭消耗、过高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和石化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给我国及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威胁,亟须得到有效遏止。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主要新能源中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可永续的能源,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方面,已具备了广泛发展光伏产业的条件和基础。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到11.2%,而用电量年均增速更是达到11.4%,年均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500万千瓦。其中,2011年新增装机容量达9000万千瓦,预计"十二五"期间仍将继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约相当于德国总装机量的2/3。但是,相比德国2010年800万千瓦、2011年750万千瓦的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我国2010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为50万千瓦,2011年虽然受益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并实施的针对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补贴利好政策的影响,但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只有200万千瓦左右,仅占当年全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2%,而欧盟这一比例为47%。
全球市场研究机构NPDSolarbuzz日前发布的最新中国项目追踪报告显示,中国光伏项目储备持续增长,已接近25吉瓦,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不断下跌的系统成本和1.15元/千瓦时光伏发电上网和丰富的市场回报,以中电投、中节能、国电集团、中广核和大唐集团为代表的国有电力集团和以正泰集团、力诺集团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纷纷加大了光伏项目开发力度,从而使我国晋升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场。
但现阶段,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乐观。原因有二:一方面,受去年以来欧债危机和美、印两国"双反"的影响,目前,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国内光伏产业正处于严寒期,产能明显供过于求,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恶化,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面临破产的局面;另一方面,受发电成本和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关键技术的影响,规模迅速扩大的国内光伏发电产业,应用范围却不大。以发电成本为例,相比于0.5元/千瓦时的风电成本和0.3元/千瓦时的火电成本,已下调至1.15元/千瓦时的光伏发电成本,在价格方面毫无竞争优势可言。
"但这也传递出了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积极信息。如果我国在每年逾9000万千瓦的发电装机增量中上调光伏发电的比例至5%~10%,就可达到并远远超越德国的年度新增规模。"刘汉元急切地说。
刘汉元认为,要让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缓解我国能源压力,需要国家从多个方面给它更大的支持力度,以拓展其发展空间。他为此提出了4个建议:一是国家应放宽对光伏下游发电项目的行政审批,简化审批流程,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财政部门,鼓励更多企业、资本、人才、技术投入到行业之中,释放企业和企业家在产业内的投资热情,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结合目前行业发展的实情,在若干关键技术上开展试点、示范性研究工作,加快光伏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已正式出台的光伏行业国家标准虽然已有数十项,但整个光伏产业的标准、规范缺失率依然超过80%。三是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以此作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难题、鼓励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有效措施。该措施已被世界上多个国家采用。四是为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光伏发电基地建设,尤其是针对当前光伏企业融资难的现实困难,建议国家统筹制定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市场积极参与和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健全光伏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及时、有效的资金支持。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日前发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刘汉元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市场发展的建议,给了很好的支持。根据该《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的目标,并通过设立准入机制等,大力培育领先企业和骨干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加大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方面的投入等,使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从而扩大其应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