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粮食安全:重数量更应重质量
代表委员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到底怎样?”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就粮食和农业生产等问题举行的记者会上,这样的疑问再次被抛出。
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和农产品进口创新高,我国粮食安全出现不少新情况,在今年两会期间也成为热点之一。一方面,中国粮食越来越多地依靠国际市场,日益严峻的供求形势令人担忧;另一方面,粮食质量安全成为更受关注的议题。
不少代表委员呼吁,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须走出数量增加而质量安全下降的怪圈。
信号
粮食自给率或下破95%
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全年粮食产量11791亿斤,连续5年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与此同时,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却大幅上升,净进口1296 .7万吨,增长3.1倍。
进口激增背景下,国内粮食安全形势究竟如何?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忧喜不一。全国政协委员、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关于“全球粮食贸易集中度超石油”的观点一度引发热议。他认为,我国广义的粮食进口依存度已经超过1/3,在不久的将来,还将接近或超过一半。同时,目前全球粮食贸易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这部分粮食的进出口通道一旦被切断,中国国内将立即面临极为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则认为,中国定的标准是粮食自给率达到95%,实际达到了97%。我国进口粮食大概2500万吨左右,占粮食产量的5%,这不是弥补产量不足,而是丰富、调整产品的种类。
如果把大豆计算在内,中国的粮食自给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介绍说,2012年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进口量突破了7000万吨,如果按照粮食生产总量1 .2万亿斤计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水平已经不足90%,越来越多地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在城镇化加速推进下,95%的粮食自给率目标很可能会被突破,应该改变当前的“泛粮食安全战略”,主要保障大米和小麦的口粮自给率在95%以上,其他粮食品种可以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调节。
郑风田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没有出现任何饥荒问题,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世界市场,粮食进口来源呈现多源化,原来的“粮食威胁论”缓解了不少,坚持粮食完全自给没有必要。
尽管对于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存有分歧,但立足国内生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仍被认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根本。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府副省长秦博勇认为,不应把调节粮食余缺看成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过分强调与国际粮价接轨,而应该大力激发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应建立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包括提高生产销售补贴、加强农田基础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储运能力、改革土地运作模式等。
安全
大豆对外依存度超80%
在粮食安全的保卫战中,大豆一直备受争议,“如何破解大豆困局”几乎每年两会上都会被代表委员提及。据了解,近年来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大幅下滑,而进口大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5838.5万吨,同比增10.9%,再创新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对要不要中国大豆产业的认识不够统一,有人认为有进口大豆就行了,有没有国产大豆无碍大局。实际上抛弃大豆生产涉及大豆主产区农民就业,涉及主产区大豆加工企业存亡,最终关系到国家产业自主、国民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回答清楚,大豆产业继续滑坡的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来自大豆主产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工商联主席洪袁舒今年两会提交了关于“遏制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进一步衰退的对策建议”。洪袁舒认为,2012年我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吨,国内大豆需求量达65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非常大,粮油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因此保证国内大豆基本种植面积和产量尤为重要。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国际上对粮食的定义包括水稻、玉米和小麦,现在国内大豆单产约为每亩230斤,进口5800万吨大豆相当于进口了约4亿亩耕地,对于粮食安全有很大一部分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需要更多的植物油和蛋白质,大豆进口的局面以后还会延续。对于大豆、玉米等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可适度开放和市场化,这实际上是进口了土地和水资源。
刘登高不认同“进口大豆就是进口土地和水”的观点。他认为,当前国内大豆产业的问题正是过量进口造成的,适当进口可满足国内市场,但过量进口损失了农民利益,挤垮了国内大豆产业,而离开了产业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
洪袁舒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大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切实可行措施,建立和完善大豆产业利益协调机制、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和大豆进出口市场预警机制,加快建立大豆产业发展体系。
刘登高建议,改变大豆困局需要调动四方面的积极性,一是通过国家补贴恢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合理比价,保障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二是提高大豆生产组织化程度,创新大豆产业体系,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三是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大豆生产的积极性,把大豆按照1比4或1比5的比例折算为粮食总产;四是调动加工企业的积极性,鼓励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更多地直接参与原料收购,在国内外市场上创建中国的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品牌和信用等。
质量
16%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罕见的“九连增”,进一步增产的难度不断加大。农业部门今年提出的目标是,粮食产量要力争实现“十连增”。虽然农业生产存在天气、市场等多重不确定因素,但“十连增”被看作是一项硬任务。
然而,在追求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质量安全问题在两会期间受到了更大关注。九三学社中央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民盟中央、致公党中央等民主党派的提案中也涉及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主产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内容。
致公党中央的提案称,粮食主产区自身只追求粮食的产量,忽视粮食质量的安全,形成粮食数量增加而粮食质量安全下降的怪圈。从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
郑风田说,为了片面追求粮食产量,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粮食增产速度远远不如化肥和农药的增长速度,农业成为了最大的污染来源。
除化肥和农药的滥用,近年来粮食重金属污染事件屡现报端。九三学社中央关于绿色农业的提案中透露,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都在60%以上。
民盟中央的提案建议,加强土壤监控,包括土壤肥力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标,制定无公害施肥技术规程,健全完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生产过程、栽培措施、肥料、农药等投入品质量和监测规程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人民身体健康,哪怕只有1%的问题也要尽100%的努力。”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11日在记者会上说,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个别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包括非法添加、滥用药物、残留超标等。
粮食质量安全方面,转基因一直是个敏感而又绕不开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日前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最近这些年来一直在进口转基因的农产品,中国也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农产品规模比较大的国家,但主要不在食品上。至少到目前还没有听到过谁由于食用了转基因农产品出现了安全问题。
刘登高认为,国家对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农产品要严肃谨慎。中国政府要下大决心占领转基因技术研究的高峰,并加强对转基因种子的严格管理,将其纳入国家安全管理的范畴。
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陈晓华说,一方面要加强研究,通过实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尽快培育部分先进品种。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制定一系列明确规定和程序保证转基因安全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随着全社会营养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数量,更要保质量,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