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专访刘汉元主席:2016 民企的发展与期待
————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
我国企业总体发展形势依然严峻,要有效激活非公经济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宏观调控“防冷、治冷”依然是第一要务。同时,民营企业要理性认识现阶段发展环境,用更科学、更实质性的方式发展经济,有差异化地参与社会竞争和发展。
受“三期叠加”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影响,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判断2016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民营企业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发展的着力点在哪里?新年伊始,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就 “2016年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期待”为主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
宏观调控“防冷、治冷”依然是第一要务
中国经济时报:您怎样看待2016年我国的经济形势?民营经济发展会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刘汉元主席:2015年以来至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通缩的迹象比较明显,金融体系不少公司面临的现金流、资金流风险高度存在。无论对于国企、民企,还是其他各种所有制企业,资产负债率、财务费用居高不下,短贷长投等问题将成为企业在新时期最大的压力和包袱,如今的状况实际上是过去三年甚至五年以来宏观调控累积的结果使然。
事实上,去年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货币供给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下行趋势明显,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愈加艰难。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很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市场竞争参与者,如很多小额贷款、小额担保公司,受到高负债、高利率水平、经营成本提升和自身管理不足等多重挤压,相继遭遇重大困难,面临着市场边缘化的情况。企业压力的急剧增加,各种三角债、往来债务等面临严峻压力,企业盈利水平不断降低、财务费用不断上升,我国企业总体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明显加速,未来10年左右时间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点,这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及需求产生重大影响,可能导致我国经济持续下行十分危险。回看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虽有包括大家熟知的日美广场协议、汇率问题以及作为一个岛国资源贫乏、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叠加,但看其本质,整个日本社会的急速老龄化引发的年轻力量快速减少,以及由此导致的创新动力不足、消费需求持续下降等因素可能是主因,由此叠加造成了日本经济20多年的停滞不前。
因此,我国在过去、现在及将来较长时间,宏观调控“防冷、治冷”应该也必须是第一要务,而“防热”在绝大多数时候基本可以做到“手到病除”。尤其是在今天中国经济规模和体量比当年大得多的情况下,“踩着刹车不会马上停,蹬着油门难以马上走”,巨大惯性将超越人们的想象。
有差异化地参与社会竞争和发展,形成良性的商业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以您和美狮会的经验看,面对挑战和困难,2016年民营企业应该树立怎样的理念?该如何突围或着力做好哪些事?
刘汉元主席:我们一直坚持认为,企业的强比简单的大更重要,企业的安全比简单的速度更重要,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比简单的“虚胖”更重要。所以,在新的一年,站在大多数企业的角度讲,如何放慢节奏,以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控制风险,控制投资的冲动,不断思考企业自身的优势在哪里,差异化在哪里;企业的哪些板块应该保留,哪些地方应该剥离、放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企业在自己有比较竞争优势的领域生存下去,这是民营企业家需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与此同时,民企还应该不断思考哪些产业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能适应未来的生态发展、协调发展,从对改善社会环境有帮助的产业中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外,民营企业还需要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运行效率,在经济发展的调整时期、新常态的时期能够生存下来、活下去。在知道方向、知道理想、知道未来目标的前提下,更要评估今天的环境、资源和有哪些限制性的因素,尤其是必须考虑企业家和社会的生态圈,以及生态链上彼此之间的共赢、共生、共存关系。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家个体,必须要有系统思维的角度和观念。
保持社会认识理性,用更科学、更实质性的方式发展经济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在新常态和新发展时期,各级政府在营造非公经济发展良好环境方面应树立何种理念?应重点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刘汉元主席:我们关注到,过去一年国家政策引导和社会舆论可能都在淡化GDP,地方政府不太重视GDP增长,有的下调GDP增长预期,有的干脆取消GDP指标。 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唯GDP不行,但没有GDP万万不行。我国经济新常态之下,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宏观政策及社会认识都需要保持高度理性。
我认为,在经济发展速度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顾新常态的客观规律,盲目追求高增长,继续用老办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另一种则是以新常态为借口,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任由经济增长下滑而无所作为,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在新常态和新发展时期,GDP虽然仍是考核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但考核权重和标准也应发生变化,国家保持社会认识理性,应提倡用更科学、更实质性的方式发展经济,尤其是增加环保、民生、安全等刚性指标,确保我国经济始终运行在又好又快的稳健发展轨道之上。
同时建议,政府当前最关键的着力点,应是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和行政边界,继续抓紧清理政府审批和行政行为,充分放权于市场,真正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积极倡导并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反腐倡廉”同时并举的关键节点下,既要尊重规律、尊重历史,合理把握调控力度,又要高度警惕一部分官员一定程度上出现的“过去边吃边拿边干,现在不吃不拿不干”的消极思想或被动不作为情况。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因银根收缩太紧,客观上形成我国经济减速的综合 “协同作用”,积极防止和消除这种 “叠加效应”和“刹车作用”。
另外,还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大放权力度,抓紧清理一些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事项,尽快、尽量放权于社会和各种投资主体,从根本上实现我国政府管理的简政放权,从而为我国企业提供一个持续稳定、公平待遇的良好发展环境,让所有经济细胞发挥其自主性、自觉性,按经济规律运行,按市场法则推进,从体制机制上真正激活各种所有制企业、各个参与主体的发展热情和投资积极性。
此外,无论从供给侧还是需求端,各级政府都要找到新常态下发展的动力所在、热点所在,才能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因此,政府在清理供给侧存量的过程中,也应该思考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在什么地方。比如,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强调生态发展、协调发展,与之相对应的一些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光伏产业、互联电网、智能电网、储能技术、节能技术,在清洁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实现对原有存量能源从部分到较高比例的替代,真正为我们留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环境。所以,对这些产业,国家应创造各种条件,从政策倾斜、融资等方方面面提供支持,同时,也能在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发现经济增长的亮点。
充分激活非公经济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中国经济时报:在鼓励和支持、贯彻和落实非公经济创新发展的宏观政策层面,您有哪些建议或期待?
刘汉元主席:根据我国2015年经济发展形势,为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减轻下行压力,在进口及消费萎缩的大背景下,2016年应继续强化国内基础设施投资。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铁路、公路和机场等运输能力仍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铁路里程仍然不够,公路覆盖仍然不足,机场数量仍然偏少,整体运输能力仍然偏紧。可以说,高铁、公路、机场和城镇等各种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广大农村以及西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巨大投资发展空间,这将是未来较长时间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可以说,强化投资以扩大内需,仍是我国2016年甚至较长时间内可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继续鼓励广大非公建设者投资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大保护各行各业、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广大建设者的合法权益,为他们进一步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和舆论环境,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鼓励先富带后富,鼓励未富者通过自身努力早日致富,致富光荣,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激活非公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