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丨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遵循成功发展经验 加大力度释放流动性
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今日在成都举行,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做了“遵循成功发展经验 加大力度释放流动性”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参加今天的论坛活动,我将主要围绕本次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及对当前经济所面临问题的思考,与大家进行交流。
11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座谈会的规格和层面之高,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是极为罕见的。我有幸参加了当天的会议,并作为10名企业家代表之一,代表新能源行业,围绕光伏产业和能源转型进行了发言。
我在发言中谈到,清洁、可持续的光伏发电已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选择。当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耗的60%以上,全球一半的煤炭在我国燃烧,带来了雾霾等环境问题,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已迫在眉睫。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产值超过5000亿元,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规模全球第一。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光伏产业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美欧日韩,成为了比肩高铁的“国家名片”之一。但目前整个行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政策“急刹车”给行业带来危机;二是非技术性因素推高了国内光伏发电成本;三是光伏产业政策难以满足我国能源转型的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坚定推动我国能源革命,明确可再生能源方向;二是减免可再生能源税费;三是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听取了我的汇报后,总书记现场针对性地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回应,他指出,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绿色发展。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也提出要推动能源转型,减少煤炭消费,坚定不移地推进清洁发展。总书记还谈到,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他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深入交流,奥巴马表达了希望中国能够承担起更多节能减排的责任。后来,特朗普政府上台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蒙上了阴影,但是中国依然会信守诺言、说话算话,坚定不移的推进节能减排,推动能源革命,兑现我们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针对政策对产业的影响,总书记谈到,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
在座谈会召开前一天,10月31日,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以上表述在政治局层面提及极为罕见,这也印证了当前经济增长将继续承压放缓的态势。国家有关部门也持续出台多项措施,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力求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但从目前情况看,效果都不够明显,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分析其深层次原因,M1、M2增速持续减缓,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CPI始终维持在偏低水平,是其根源所在。
从2016年10月至今,货币供应收紧的状况开始持续,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一直呈下降趋势,并屡创新低,自2012年来,年均13%以上的增速已降至今年1-9月8.36%的平均增速。10月末,M2余额179.56万亿元,同比仅增长8%,与历史最低水平持平,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0.9个百分点;M1余额54.01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3个和10.3个百分点。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从1990年以来,广义货币M2的增速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15%以上,其中1991-1996年增速甚至保持在25%-35%之间,同期的GDP也高速增长,维持在10%-15%之间;2001-2010年的十年间,M2增速保持在15%-20%之间,GDP也同样维持了10%左右的高增速。虽然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从我国及美国、欧洲的历史数据看,M2的增速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经济的活跃程度,它和GDP的增长也呈明显正相关。四十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历程,都表明M1、M2的适度高速增长对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快速发展是必要的前置条件。
与此同时,CPI增幅依然未能达到预期。今年前三季度我国CPI累计同比上涨2.1%,低于主要新兴经济体,也远低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3%的年度预期目标。核心CPI累计同比上涨2.0%,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1.7%,比上年同期低0.6个百分点,创近两年来的低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CPI的控制可以说在全球都是成功的典范。从1980年至今的多数年份,我国GDP增速大都保持在8-12%,CPI增速大部分时间在3-6%之间,个别年度超过10%,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良好。
今年前三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3%,CPI月平均增速超过2.5%,其中7月、8月同比上涨都达到2.9%;欧元区GDP同比增长约2%,CPI月度平均增速超过1.6%,6-9月的CPI均达到甚至超过2%。从全球各国经验来看,凡是CPI小于等于2%时,经济通缩的特征就开始显现。当我们对比GDP和CPI两条曲线时亦会发现,在过去30多年甚至100年间,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GDP快速增长时,CPI都不会太低。近年来,欧盟的经济增长率长期徘徊在1-2%之间,但欧洲央行CPI的调控目标为2%;美国的GDP增速大多维持在2-4%之间,但CPI目标水平也控制在2-3%;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0-1.5%之间,但制定的CPI预期长期保持在2%的水平。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过去四十年的GDP和CPI数据不难看出,两者的波动起伏基本保持一致,欧盟、美国、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通过相对积极的CPI指数来刺激消费和经济发展,各国快速发展时期几乎都伴随着一定甚至较高的CPI。
我们CPI一直控制在温和的范围。我们也有经济学家说美国和欧洲M2一起加起来,中国相当于它们的总和,增速一直很高。但不是今天,也不是三年前,也不是五年前,而是过去的35年大多数时间都如此。35年都走过来了,而且经济仍旧辉煌,为什么我们说自己走错了呢?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主流观点认为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加剧,是对中国经济的误判,流动性严重不足才是目前经济下行的症结所在。几年来,针对流动性过剩出台的系列措施,又无异于将“冷病”误诊为“热病”来医治,后果必然是进一步加重“病情”。造成误判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到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影响。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长足进步,引导人类开创了迄今为止经济发展最辉煌的一百年。但其仍存在很多局限,例如它至今没有回答“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但实际上许多拉美和东南亚国家长时间面临该问题。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货币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导致严重通货膨胀,引发系统性风险,甚至引起金融危机。但事实上,中国四十年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货币快速扩张的过程,不但支撑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CPI一直控制在温和上涨的范围以内。
另一方面,近年来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也影响了对流动性的判断。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群众解决了衣食住行中的吃、穿问题,接下来解决住和行的问题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催生了中国老百姓对住房的巨大需求,没房的要买房,小房要换大房,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由于中国实行了全世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完全垄断在国家手中,开发商拿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去竞价,再加上每次宏观调控增加的成本及高额的土地增值税,快速推高了房地产价格,产生了严重通货膨胀的错觉。事实上,近二十三年来,国内主要商品、食品的价格均未大幅上涨,钢铁、水泥的价格与九十年代初期几乎一样。因此,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是在特殊国情、特殊政策下产生的特殊例子,不能将其一概而论为通货膨胀加剧,更不能作为判断流动性过剩的依据。
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当前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体量的巨大惯性,及时改变对流动性的误判,增强自身经济自信,以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判断基准和依据,尽快加大流动性释放。同时,考虑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各环节的存量资金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市场所需资金并非按正常同比速度匹配GDP增速就可满足,而是存量和增量需求都上升,货币资金的需求也会更大,央行降准释放的六千到一万亿资金,对应到总量180万亿的M2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当前,只有匹配20%-30%的M1、M2增速,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现实需求,缓解当前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为社会经济发展供应充足的“血液”。1991-1996年25-35%的同比增长可以作为其历史的参考依据。同时,应该更多将CPI数据视为一个正面伴生的指标去理解和调控,充分认识到适当、积极的CPI预期,是我国经济很长时间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剂,在宏观调控时更加积极地引导和管理这一指标。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及时召开,不仅起到了正本清源、厘清是非的重要作用,也极大鼓舞和凝聚了人心,有力提振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遵循成功发展经验,正视实体需求,理清问题的本源,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有利于实体经济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资金,有效推动我国经济适度快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