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常委出席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并大会发言
为期4天的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16日上午在京开幕。会议紧紧围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议题建言献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开幕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到会作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全国政协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出席大会,并于17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就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新能源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作大会发言,其发言受到常委会全体成员的积极肯定。
刘汉元常委发言指出,针对目前全球化石类能源的存储量及消耗速度,寻找并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延续必须回答的问题,尤其对于人均资源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攀升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安全意义,特别是应对当前的经济发展局势,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将是带动我国经济走出危机的火车头和最大动力。
刘汉元常委分析指出,中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的10%若用光伏发电来提供,就将形成1-2万亿元的新增产业规模。去年我国人均耗电2500度左右,美国人均耗电13000度,约为我国的5倍,这仅仅是狭义的发电消耗;如果计算广义的能源消耗,美国2007年煤炭消耗为10.24亿吨,加上石油、天然气等其他相关能源,折算成电能消耗总量为29.77万亿度,人均接近10万度;我国去年消耗27.4亿吨煤炭、3.6亿吨石油、720亿立方米天然气,折算为总电能消耗人均约15000度,人均总能耗约为美国的六分之一,这包括了工业、农业、商业、生产、生活等所有能耗的折算用电。这些用电,如果在未来用光伏发电取代其中的10%、30%,甚至更多,只算其中30%,用20-30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过程将会支撑中国未来超过房地产产业规模这样一个大的新兴产业的形成。对美国、欧洲也一样,能源消耗的升级换代同样可以支撑它们20-30年以上的发展。
刘汉元常委认为,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新产业的发展必将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制造机会、建设机会,其必然推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加快这个行业的发展,使我国率先迈入清洁能源时代,不仅仅事关这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而是从长计议缓解我国资源压力,确保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展望,太阳能发电的大规模应用,现代文明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将得到有效遏制,那时候汽车不再排放尾气,烟囱不再冒烟,青山绿水,鸟鸣山涧,湖光山色,整个地球将是一个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美好世界。
17日下午的全体会议上,包括刘汉元常委在内的16位常委和委员作了大会发言。其中,李德水委员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发言,提出要着力消除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钱克明常委提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正逐渐加深,要采取更加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王金祥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发言,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大势中加以系统性和战略性研究,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动力。厉以宁常委提出,经济转型和自主创新是经济复苏的关键,只要解决公平竞争和融资难问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潜力必将进一步发挥出来。杨孙西常委则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发言中提出,建议构建鼓励和支持农业投资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贾庆林主席指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民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开好这次常委会议意义重大。希望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会议议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在谈到下一步经济工作时,李克强副总理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把解决当前突出困难与促进中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结合起来,把总量平衡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推动发展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他希望政协委员一如既往支持经济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廖晖、杜青林、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董建华、张梅颖、张榕明、钱运录、李金华、郑万通、万钢、厉无畏、罗富和、陈宗兴出席本次会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