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元主席出席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
日前,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在京开幕。会议围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议题展开讨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主持开幕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到会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出席会议,并就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贾庆林主席指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开好这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意义重大。常委们要紧紧围绕会议议题,深入讨论、积极建言,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提供参考。
王岐山副总理就对外经济工作情况做了报告。他说,我国对外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就巨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利用外资连续19年列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跃居世界第五位。事实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外开放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面对当前极为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他强调,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任务艰巨。要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改变“重出轻进”的观念和做法,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推进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妥善应对各种压力和摩擦,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刘汉元常委分别就“以平和包容心态助力我国和平崛起”、“客观看待当前CPI 谨慎把握宏观调控节奏”主题积极建言献策。刘汉元常委谈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制造”已遍及全球每个国家、每个角落,在世界各国都在使用甚至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同时,也导致我国相当部分商品在一些国家遭受不同程度的反倾销调查。而随着我国实力和影响力的提升,诸如对美国产DDGS展开反倾销调查等,也逐渐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可以使用的手段和策略,但这种手段显然是一把双刃剑,就国内而言,其结果也可能成为某些强势集团、个别行业、个别企业维护自身利益、攫取下游产业利润、甚至加大终端消费者负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不仅加大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可能让全世界看到我国的胸怀是如此的“不宽广、不包容”,也将间接挑起全世界和中国过不去、唱反调,甚至人为设置更多贸易障碍,从而弊多利少、因小失大。不解决对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关系上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国经济和外贸的持续、高速增长就有可能引发越来越多的国际争端和贸易摩擦,并反过来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从而于我国今天的发展不利,于未来十年、二十年我国的大国形象、国际道义不利。那么今天的中国,需要且应该以一个更平和、更包容、更宽广的心态和胸怀,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履行和遵守一个负责任大国更多的国际道义,充分尊重并考虑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多听取其他国家的意见和观点,以我国的包容文化支撑世界的和谐发展,并作为引导世界发展的主流,从而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崛起之路,在单极向多极变革中推动和引领一个新的和谐世界的形成。
刘汉元常委指出,我们应客观看待当前CPI,谨慎把握宏观调控节奏。据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CPI上涨5.5%,创下34个月来的新高。仅从表面上看5.5的CPI指数,就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已经很严重的认识和判断,其危害性可能比通货膨胀本身更大,更需要值得警惕。事实上,我们在分析5月份CPI指数的构成时不难发现,生猪价格同比上涨达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再加上猪肉制品价格随之上涨的传导因素,两者价格在这次CPI构成中占了1到2.5。据农业部监测显示,去年5-6月的猪价处于近几年生猪价格的最低谷,而今年5-6月份则上涨到近年来的最高点,一个低点、一个高点,自然同比上涨幅度就很明显,反差就很大。如果除去这部分因素,五月份的CPI实际上已回落到4.5到3,这是一个不错的CPI数字,是较为正常的水平,如果考虑5月份CPI环比增长速度继续下降,可以说此前系列紧缩政策对控制通货膨胀已具成效,政府已取得了对物价上涨的控制,国民经济总体上仍运行在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区间,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因此,国家主管部门此时不宜对当前CPI水平有所误判,更不能被这个数字的表象所误导,甚至为了平息短期内CPI高企给老百姓带来的暂时性生活成本上升压力,而应急式的踩住刹车不放,甚至将刹车踩得更紧,从而可能导致整个经济失速或硬着陆。
刘常委强调,中国应以史为鉴,谨慎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实际上,当前的各项经济数据表明,连续的货币紧缩已开始显现其副作用,经济增速已出现回落迹象,消费和出口两架“马车”已双双减速。我们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既要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又要兼顾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不能非理性地过紧、过死踩“刹车”。事实上,在我国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体制下,防止和治理经济“过热”不是问题,今后很长时间的重点反而是“防冷”,避免重走上世纪90年代经济不振、人气难聚的弯路。政府应以足够的理性看待当前CPI,并探明其上涨背后的真实、客观原因,权衡利弊,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谨慎把握当前正在实施及下一步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调整货币和财政政策,努力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创造平稳的货币、金融环境,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