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狮会股份水产研究所 文远红 米海峰
饲料是草鱼养殖过程中最重要物质基础之一,约占草鱼养殖全成本的70%,其是草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年产量增长率超过5%的重要保障。单位面积草鱼养殖产量的高低、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的投喂是否合理,投饲技术是否科学经济有效,正确合理地选择饲料、科学合理地投喂管理是促进草鱼健康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目前全国饲料企业众多,草鱼饲料产品种类五花八门、档次千差万别、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不仅给草鱼养殖户选择饲料造成了很大困惑,还造成了养殖经济损失。草鱼饲料选择、投喂管理不当将造成草鱼生长速度慢、机体抗病力差、饲料利用率低、条形差卖鱼难、水质难以调控等问题。下面就华南地区草鱼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与投喂管理进行阐述,期望读者对草鱼饲料选择与投喂管理有更进一步认识。
一、草鱼的主要营养需求与摄食行为
草鱼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性情活泼、游泳迅速、成群摄食,食性简单,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1、草鱼对饲料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需求量
草鱼适宜的蛋白质需求量受鱼体大小、饲料蛋白质源、水温和投喂管理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草鱼幼鱼阶段比成鱼阶段对饲料蛋白源、蛋白质需求量高。林仕梅等(2001)指出,平均体重为180g/尾草鱼种对进口鱼粉、国产鱼粉、啤酒酵母、猪肉粉、豆粕、膨化大豆、双低菜粕、棉粕、95型菜饼、玉米蛋白粉、干白酒糟的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87.5%、84.0%、85.0%、79.2%、87.5%、89.2%、86.2%、75.2%、77.8%、68.9%、68.5%。众多研究指出,草鱼从鱼苗到鱼种阶段的饲料适宜蛋白质需求量为30%-35%,草鱼育成阶段的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25%-30%,成鱼养殖阶段的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22%-25%。
草鱼饲料适宜脂质需求量不仅与草鱼的生长阶段、饲料脂肪源有关,而且与饲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关。目前一般认为草鱼饲料适宜脂肪需求量为3%-7%,与其自然条件下的脂质摄入水平相近。Gao等(2011)研究指出,在同一饲料蛋白质基础上,调整饲料碳水化合物与脂质比例,可显著影响草鱼(2.3g/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草鱼形体指标。自然状态下草鱼摄食水生植物,因此其对碳水化合物适应能力比其他鱼类要强,但饲料中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会影响草鱼生长、饲料利用率、肉质和条形。罗莉等(2001)研究指出,草鱼对小麦、玉米、麦麸、大麦、稻谷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88.2%、77.6%、62.7%、60.0%、51.2%。
由此可知,高饲料标签蛋白质的草鱼饲料不一定是高消化利用饲料,不一定是优质饲料;但高消化利的用饲料,优质原料的饲料,一定是高价值饲料,一定是优质饲料。
2、草鱼的摄食行为
自然条件下草鱼摄食行为包括对食物的搜寻、感知、辨识、摄取等基本过程。人工养殖条件下,饲料一般集中投喂,经过一定时间投喂可形成条件反射从而使草鱼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聚集到投饲区摄食。人工养殖条件下投饲饲料与鱼体感知行为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饲料呈味物质、投饲声音、颜色、颗粒形状、运动状态等对鱼类摄食生理反应有较大影响。
草鱼不具有真正牙齿和咀嚼功能、不能将摄取的饲料进行磨碎和搅拌等,但随着草鱼的生长发育,草鱼口唇角质化程度加强,其能够将所摄取的饲料切断。这说明草鱼摄取到饲料后是直接将整粒饲料吞下进入食道。如果饲料粒径过长,草鱼摄食这类饲料会将其吐出然后摄取粒径适宜的饲料,或是将其切断在摄食吞咽,这无疑增加了草鱼摄食过程的能耗和难度。草鱼由水花转入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摄食饲料颗粒的大小主要由草鱼的口裂决定。根据Pyke(1984)最适摄食理论和实测草鱼口径数据可知,草鱼适宜的饲料直径为其口径的1/4,颗粒饲料适宜的长度与直径比为1.5-3∶1;膨化饲料颗粒的长度与直径适宜比为1:1。
二、草鱼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草鱼是无胃鱼类,对所摄取饲料的消化主要依靠肝胰脏和肠道分泌的消化酶,因此草鱼肝胰脏、肠道健康对于草鱼的健康生长尤为重要。草鱼摄食饲料后,进入消化道的饲料直接与消化液接触,饲料颗粒不会再进一步被磨碎,而是按照原来颗粒大小逐渐从颗粒表面开始溶解、消化。饲料原料颗粒越小,其与消化液接触的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饲料被消化。
草鱼为草食性鱼类,肠道为其体长的3倍,其一般在肠道排空之前开始摄食饲料。当草鱼处于饥饿状态时摄饲量开始增加,随后逐渐下降直至稳定,但饥饿时间过长会抑制食欲,降低摄饲量,影响草鱼健康生长。此外,草鱼饲喂一定时间饲料后会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在肠道中形成相对优势菌群和消化内环境,养殖过程中频繁更换饲料不利于肠道对饲料消化利用,同时会影响草鱼摄饲量和肠道健康。
饲料颗粒粘结度是影响消化利用的主要因素,饲料颗粒耐水性过高,在进入消化道后难以分散开来,只能从颗粒表面开始消化,这不利于草鱼对饲料的消化利用。饲料颗粒的粘结度、原料粉碎细度等都会影响草鱼对饲料的消化利用。
三、影响草鱼摄食饲料的因素
1、饲料物理性状对草鱼摄食的影响
摄食饲料多少是影响草鱼生长的关键因素,而草鱼可摄食饲料量受诸多因素影响。由上述1、2可知,饲料颗粒的规格、味道、软硬度、表面光洁度等物理性状对草鱼摄食和吞咽有明显影响。
如果饲料颗粒过硬、表面光洁度太差,在摄食吞食过程时可能对鱼体口咽腔产生刺激作用而将饲料吐出,经过水体浸泡颗粒表面软化后再进行摄食吞咽。饲料颗粒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草鱼的摄食和吞咽,饲料耐水性过高不利于草鱼对饲料的消化利用,影响草鱼摄食和健康生长。
2、水温对草鱼摄食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水温在18-30℃之间时,草鱼生长速度、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大;当水温超过32℃时,草鱼的生长率、摄食率和存活率显著下降;水温达到33℃时草鱼便开始死亡。这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草鱼对饲料消化利用率与养殖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随水温升高,鱼体新陈代谢率增加,饲料被消化时间缩短,摄食量增加。文良印等(1998)研究指出,相同体重规格的草鱼鱼种,水温小于32℃时,草鱼摄食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大,超过此温度时,摄食率、成活率、增重率显著下降。在华南地区夏季草鱼养殖池塘中午表层水温常常会超过32℃。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开增氧机、耙水机等增加水体交换、加强增氧、降低水温,可有效保证鱼体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溶氧对草鱼摄食的影响
人工养殖条件下,生活在低溶氧水体中的鱼类的呼吸代谢、生长代谢易发生紊乱,可导致鱼类饲料利用率降低、摄饲量下降、生长速度减慢。草鱼在高溶氧养殖水体中摄食旺盛,饲料消化利用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效率高。草鱼摄食时水中溶氧量要求在6 mg/L以上,若溶氧量在4 mg/L时草鱼摄食量会降低20%,饲料消化利用率会降低35%;在2mg/L时摄食量会降低60%,消化利用率会降低80%;低于2 mg/L时基本停止摄食。
饲料质量与草鱼摄饲量存在一定关系,饲料脂肪含量过高、存放时间过长,草鱼摄饲量相对较低。且摄食这类饲料易导致脂肪在草鱼肝脏、腹部沉积,造成脂肪肝病(肝胆综合征)和肌肉风味下降、肠系膜脂肪过度沉积(大肚子)等现象,影响草鱼健康生长、条形和销售价值。
四、不同生长阶段草鱼饲料选择
草鱼养殖生长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鱼苗(体重≤10 g)、鱼种(10 g<体重≤250 g)和成鱼(250 g<体重≤1500 g和体重>1500 g),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物质需求量和日需要量不同。自然条件下草鱼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对蛋白质需求量较高,随着草鱼生长发育,其生理条件、新陈代谢、消化酶分泌等在不断演化,食性逐渐转变成草食性,对蛋白质需求量逐渐降低。研究表明,草鱼鱼苗和鱼种对饲料蛋白质需求为30%-35%,赖氨酸需求量为1.5%-2.0%;成鱼对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22%-28%,赖氨酸需求量为0.8%-1.5%。
实际养殖生产中不同生长阶段草鱼饲料选择可参考下表,同时需要结合养殖鱼大小、养殖模式、出鱼规格、养殖环境和养殖户经验选择。草鱼颗粒饲料应选择长度与直径比约为1.5-3∶1,膨化饲料颗粒长度与直径比约为1:1,同时饲料颗粒规格整齐、光洁度好、软硬度和耐水性适中的产品。对于鱼苗和鱼种料而言,需要选择粉碎细度高、经后熟化、腥香味浓的产品。
五、草鱼投喂管理
投喂饲料最基本的原则是以最小饲料投放量获取最大限度的成鱼产出,它既要满足鱼类对饲料的适宜摄取量,也要以最少的饲料浪费和最小的水质影响来满足鱼类的健康和最大生长。因此,饲料投喂需以不同养殖阶段(规格)和出鱼规格为基础,养殖户根据当日的天气、水温、溶氧等环境条件和存塘鱼重、抢食活动等情况灵活控制投饲量和日投饲率。
1、投喂次数及投饵率对草鱼生长、效益的影响
适宜的投喂次数可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损失和个体大小差异。投喂次数对鱼类消化利用饲料最直接影响是决定饲料在鱼体消化道的移动速度。投饲次数过多、投饲时间间隔太短,饲料在消化道内移动速度越快,若这一速度超过了鱼类消化道对饲料消化吸收速度,则会导致鱼类对饲料利用率降低,影响草鱼生长。另一方面投饲次数过少,草鱼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足够饲料摄入量,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不能满足,影响生长。
因此,合理投喂次数和时间间隔,对于提高饲料的有效利用率尤为重要。一般草鱼日投饲次数为2-4次,间隔3-4 h/次较为适宜,当次投喂时可按照“慢-快-慢、少-多-少”的节奏来投饲。
2、膨化料与颗粒料搭配投喂策略
草鱼养殖过程中饲料投喂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全程颗粒饲料、全程膨化饲料、颗粒饲料与膨化料搭配投喂。随着草鱼养殖和饲料技术进步及生产设备科技投入提高,以及受出鱼规格、条形和市场行情的影响,颗粒料与膨化料搭配投喂方式越来越受到草鱼养殖户推崇。草鱼养殖过程中建议颗粒料与膨化料搭配投喂比例为1-2:2-1,无论何种搭配比例都需要保证既可提高草鱼的生长速度、改善草鱼体形和体质、控制出鱼时间,并提高套养鱼的产量;同时又可降低氮磷排放、较好调节养殖水质,不让水质过肥或过瘦。
3、饲料颗粒粒径选择
不同规格草鱼混养时,我们在饲料选择和投喂方式上需要注意。一般情况下颗粒饲料直径为鱼体口径的1/4,颗粒长度与直径比为1.5-3:1。当颗粒长度超过直径的3倍时,草鱼就需要很费力张开嘴才能吃下饲料;当超过4倍时,草鱼基本不能摄食该规格饲料。因此不同规格草鱼混养时,在饲料选择和投喂方面应该重点考虑规格较小的草鱼,同时投喂次数和时间间隔方面应尽量优先满足小规格草鱼的需求。
大规格草鱼养殖时常常套养鳙鱼(大头)、鲮鱼、鲫鱼等,在饲料选择方面应该以草鱼为主,同时兼顾套养鱼,选择不同粒径的膨化料和颗粒料进行搭配投喂,投饲大规格粒径膨化料和颗粒料供草鱼摄食,小规格粒径的颗粒料供鲮鱼、鲫鱼等底层鱼摄食,经驯化后也可实现分食台投喂。为促进鳙鱼的生长,可选用粒径规格为0.6-1.0左右膨化料饲料少量投喂。
4、混养模式下饲料的选择
草鱼与虾混养时,当草鱼与虾放养密度达到一定数量时,为满足草鱼和虾的生长需求,可分别投喂草鱼料和虾料。草鱼投喂可使用投饲机集中喷撒投喂,套养虾以人工绕池塘四周手工投喂为主。一般先开始投饲草鱼饲料,投饲鱼料10-15 min后,开始沿池塘四周投喂虾料。鱼虾混养需要适当延长草鱼料投饲时间,这可防止因草鱼摄食速度快、持续时间短而抢食虾料风险。
六、小结
我国草鱼养殖分散,部分地区养殖方式、技术相对落后,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是决定草鱼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真正刺激养殖户的积极性不是草鱼的价格而是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因此,草鱼养殖过程中科学地选择饲料、合理地投饲管理以及对后期鱼价正确预判是决定草鱼健康生长、养殖成效与收益及饲料效果优劣的主要因素,养殖过程中饲料选择与投饲管理需更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