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狮会集团有限公司-为了生活更美好

美狮会

返回

美狮会报 2022第六期

三版:

忆峥嵘岁月 扬时代风帆

美狮会40年系列传播之瞬间影像:回眸兴业历程,汲取前进力量

2022年06月07日 来源:美狮会报

时光悠悠,风华赓续。一张照片,承载厚重的情感;一个历史片段,时至今日仍让人心潮澎湃。从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瞬间,到拼搏岁月的点滴碎片,四十年的砥砺前行,造就了如今美狮会的沧桑巨变。迎来美狮会40年华诞,当我们回眸历史瞬间,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如同亲历者,将美狮会40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重新叙述,生动讲述美狮会那“看似寻常最奇崛”的兴业历程。

为隆重献礼美狮会40年华诞,从今日起,集团传播平台正式推出美狮会40年系列传播之《40个瞬间》,每期选取具有意义的历史照片,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激情岁月、温暖情怀。用影像串联起四十个春秋,共同见证美狮会四十年沧桑巨变,共同致敬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记者 钟继辉 刘奕锋 

历史从一条小河掀开崭新篇章

1984年10月25日,眉山县水电局和科委联合对网箱养鱼进行验收

你要仰望星空,知道方向在哪里,梦想在哪里,理想在哪里。知道了方向,脚踏实地地往前。

——刘汉元主席

跟随老照片,回到1984年。

那年10月25日,不到20岁的刘汉元主席体验到生平第一次万众瞩目的感觉。七个月前,他将大约3800尾鱼苗投入到一只废弃钢管组成的网箱中,开始了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试验,现在到了成果验收的阶段。

网箱养鱼验收现场

当天,省计经委、省水电厅等政府部门领导,以及《四川日报》等媒体记者都参加了试验验收。在顶部面积64平方米的网箱里,共捕捞出2781斤鱼,平均每平方米水体净产鱼37.87斤,折合亩产达到2.53万斤。当时全四川最高产量一亩不到2万斤,刘汉元主席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一举创造了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翻开了四川乃至中国养鱼史的新篇章。


当年的验收现场,充满了太多的未知

验收小组认为,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具有不占用耕地,不与农用灌溉争水,不需开支水费等优点;用这种方式养鲤还具有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成鱼品质好,商品集中、经济效益高、饲养管理方便等特点;这种网箱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投资比较省,适宜有条件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养鱼专业户养殖和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后,《四川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这项发明,并配以短评《渠道网箱高密度流水养鱼费省效宏》。报道高度评价这一创造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短评指出,“逐步推广这种新的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对加速发展我省渔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从网箱中捕捞,并计量成鱼

当年收获的鱼,按当时市场价计算,净利润1930元。这种全新的养殖方式开始迅速传开。1984年底,刘汉元主席被眉山县授予“科学养鱼能手”称号;1985年初,眉山县就有80多户农民主动要求建箱养鱼;1986年,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被列入农业部“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1987年10月,农业部在眉山召开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科技成果鉴定会,到会专家一致确认这一养殖方式的采用,在国内国外未见报道,属于世界首例。

刘汉元主席进行养鱼试验的网箱

多年以后,每当媒体提及这段创业史,谈到这一阶段的发展,刘汉元主席仍是一脸感慨:“就美狮会而言,最考验我们的是创业第一年,试验方案拿出来以后,征求了很多专家的意见,相当一部分是表示担心,说你别把自己套进去了,甚至说,河沟里搞网箱养鱼,那不是妄想吃汤圆吗?当时心里确实非常复杂。”  

总结突破困局之道,刘汉元主席概括为四个字:锲而不舍。在刘汉元主席看来,企业家必须具备锲而不舍的精神,尤其是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能够锲而不舍地追求某件事情,并长期保持对这件事情的激情,这就是一个企业或者企业家成功的基本保证。

一台绞肉机背后的奋进时光

刘汉元主席试验渠道金属网箱养鱼时用于生产饲料的绞肉机

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锲而不舍地追求既定目标和方向的精神,不能集中精力、充满激情地去为之努力,要想有所成就,是难以想象的。

——刘汉元主席

1984年,逐渐鲜亮的大变革色彩在神州大地的气息里涌动。这一年,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刚大学毕业,柳传志创办了联想,张瑞敏进了那家濒临倒闭的工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一书中将1984年定义为中国企业史上的伟大年份。这一年,是一个开放而热烈的年份;这一年,“我们都下海吧”在人们之间互相试探和鼓励;这一年,一批伟大的人物和公司集束式地诞生。

1984年3月,春暖花开,鱼儿生长的季节到了。刘汉元主席把第一批185公斤约3800尾鲤鱼苗投放到网箱中,开始了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试验。

由于渠道金属网箱养殖是将鱼放在高度密集的地方饲养,鱼的成长需要鱼饲料。而在当时,市场上买不到鱼饲料,当时配合饲料在全中国几乎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在上海、广州有那么一点点,四川没有。

在那个什么都缺的年代,主席只好自己研究饲料配方。因为在四川水产学校学的是淡水养殖,鱼该吃什么一清二楚,就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仔细研究,每当有一个进展,立即投入试验,全家上阵,严格按照“当初”的营养配比,做成了最早的美狮会饲料。

饲料配方有了,但鱼儿每天都要吃,每6小时就要向网箱里投一次料,一次也不能停,而且每次只能吃七八分饱,饿了不行,过饱也不行。因此,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及时制作、按时投喂饵料。当时,对全家人来说,最难的是日日夜夜不停地制作饵料,由于没有成型机,就用手搓成团状。从1984年3月10日到4月底的50多天,全家人轮番上阵搓饲料,手都磨破了皮。然后又轮流熬夜,在网箱旁边的简易小屋守着按时喂鱼,大家都睡不了一个囫囵觉,第二天筋疲力尽红着双眼,还要继续搓饲料。

“一天要喂四次,一个人在那里一把一把地喂,一顿要喂几百斤饲料。”刘老太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当年一家人创业初期,长年累月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忍不住眼睛一下红了,哽咽着几乎不能把话说清:“那时候,真的是太苦了。”

最心痛的是,由于手搓的饵料饼太大,鱼吃不完,白白被水冲走。于是家里买了一台绞肉机专门来“搓”饵料,出来的颗粒大小合适,在太阳底下晒一晒,放水里也不散。但由于饲料摩擦力太大,三个人一起用力都搅不动绞肉机。刘汉元主席想了办法,在绞肉机上装了一个电动机来搅,但需要人不停地把堵在上面的饲料用手戳下去,家里70多岁的外婆曾一不小心把手指给搅得血肉模糊。

当时,农村常停电,刘汉元主席为此跑到供电局希望得到帮助,供电局说:“可以申请在河边拉一根2000瓦的用电专线。”申请交上去,并在朋友的帮助下,电的问题才好不容易得到了解决。

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又一个接一个被克服。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刘汉元主席从开始制作网箱,到研究饲料配方,到绞肉机“搓”饲料,到轮流熬夜喂鱼,一步步前进,一个在外人看来是“妄想吃汤圆”的试验最终取得成功,也掀开了四川乃至全国水产养殖历史的新篇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台绞肉机带来的回忆,不仅仅是制作饲料的不易,还有创业之初的种种艰难:夏天刘老太爷每晚睡在网箱边,虫爬了一身;凌晨一点起来投喂饲料,一次要忙一两个小时,并且每天每次要记录喂饲情况,记录水温、水清水浊;父子俩用两轮架子车去县粮食局加工厂买麸皮,在鹅卵石河滩上拉不动架子车,导致刘老太爷韧带撕裂……时隔多年,在接受《创变者逻辑》作者访谈时,回忆起当年过往,刘老太爷感慨道:“儿子是读的这个专业,才搞这个东西,不是歪门邪道,是他的正道,要坚持下来,再难都要给他整,都给他守着。”

在全家的支持下,即使在最初大家都不相信能成功的情况下,年轻的刘汉元主席凭着全力做成一件事的念头和干劲,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一步步的前进。

白驹过隙40年,这台绞肉机讲述着美狮会创业之初的艰难与不易,成为美狮会人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是激发着一代又一代美狮会人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当我们重温它背后的故事,感动、钦佩于刘汉元主席及其家人创业之初的艰苦付出,也更加珍惜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用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美狮会事业。

远见者稳进,稳健者远行。在《清醒者生存》中,刘汉元主席曾这样指出,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锲而不舍地追求既定目标和方向的精神,不能集中精力、充满激情地去为之努力,要想有所成就,是难以想象的。美狮会之所以能扎实、健康地不断前进和发展,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创业的激情,赋予了美狮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西南首家渔用配合饲料厂见证创变力量

1986年3月10日,美狮会前身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顺利开业

谁和农民抢饭碗,谁就没有饭碗;谁往农民饭碗里添油加肉,谁就有饭碗。

——刘汉元主席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推进。南风西渐,在四川眉山永寿镇,一场变革也正酝酿着。

随着创下四川养鱼史上前所未有的高产纪录,1986年,刘汉元主席的养鱼技术被列入“星火计划”,正式向全国推广。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之下,这项技术激发了千千万万农户的养鱼热情。养殖规模扩大了,饲料立即供不应求。

刘汉元主席敏锐地发现必须立即扩大生产规模。  年仅22岁的刘汉元主席开始自己办工厂。当时贷款已不再困难,刘老太爷出面与永寿镇永寿村达成协议,租赁了八分土地建厂,刘汉元主席设计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从土建放线、人字梁结构、圈梁挑梁到用多粗多大的钢筋、用什么水泥,再到电线安装、机器配电,全是自己设计确定,而且是边学边建。

早期养鱼户排队购买“科力”牌饲料

兵贵神速,工厂当月开始修建,次月就投入生产。1986年3月10日,眉山县渔用配合饲料厂顺利开业了。这是西南地区第一家集约化鱼饲料厂,刘老太爷当厂长,设备除了原有的,又增添了一台每小时产500公斤的SLY—17型饲料机。饲料品牌定名为“科力”,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意。

不是做泯然于众人的养鱼大户,而是转型进入另外一条道路——鱼饲料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这是真正具有技术含量而农民又无法做到的事,也是不与“农民抢饭碗”。各做各事,各有优势,彼此服务,这种差异化竞争和“共生共存”的基本生态,从此也成为美狮会40年稳健发展的“定海神针”。

多年后的今天,面对同样的选择问题和不同的声音,刘汉元主席依然用了一个朴素的比喻: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走到别人家去吃他的饭,结果回家发现自己的锅灶都被端了,因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你为什么不看住自己的锅,然后把自己的饭做得又香又有竞争力呢?所以在行业发展中,美狮会一直强调错位竞争、协同发展,不做重复工作,而是坚持专业化、差异化,提倡分工与协作。

在当年,这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诚意,大家自然感觉得到。饲料厂开业当天,乡亲们穿戴一新,齐刷刷地聚集到厂门口,敲锣打鼓放鞭炮,就像过年。22岁的刘汉元主席忙里忙外,这一天,他是老乡们眼中的“英雄”。

自助者天助之。1986年,“科力”牌饲料一入市,就供不应求。中央部委和省市领导纷纷光临,成为无可争议的活广告;远近养鱼户蜂拥而至,镇上常常车水马龙阻塞交通;前来拖饲料的有货车、拖拉机、自行车、板车,甚至有肩挑背扛,排队排到了厂门外很远的地方,还有人竟然排了7天7夜的队……

回望美狮会40年的发展历程,1986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年,美狮会的小船扬起了风帆,开始了走向市场经济的首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饲料老厂原址还在,迎来了一代代美狮会人参观和聆听当年的故事。这座完全由刘汉元主席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安装建起的饲料厂,见证了美狮会的第一次转型开拓。

回忆起当年的建厂经历,刘汉元主席曾感慨道:“没有不会做的事,只有不肯学的事,如果生活逼着你不得不学,等你干过来,你也就变成了内行!”

正因为如此,刘汉元主席要求员工特别是干部必须“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敢想敢作敢为”,并强调,没有什么问题不能想,没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框架下,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不能突破,一切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措施、办法、主意,都是我们可以想并且应该想的。

X
美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