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发外汇让企业“走出去” 西部可大建光伏电站
●国家可以将一定外汇额度藏汇于企,甚至匹配给一些有规模、有实力、信誉好、具备海外发展条件的企业一定的外汇信贷额度
●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制订和实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显得尤为迫切。
●积极开展以螺旋藻为代表的微藻类研究、养殖,将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结构。
明日,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正式开幕。昨日,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刘汉元委员将在两会上提出的三大热点话题也提前曝光,分别为“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充分利用西部光伏资源 加快建设我国新能源基地”以及“积极开展微藻研究 确保我国粮食长远安全”等。
提案一: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
刘汉元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近2.4万亿美元,其在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损失和美元贬值等风险,给国民经济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刘汉元建议,通过匹配给企业一定额度的外汇信用贷款,鼓励和支持实力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将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可以把我国的产品卖出去;第二,可以将我国大量的外汇用出去;第三,可以将世界的资源和市场掌握在我们手里。
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7月,我国外汇储备刚超过1.2万亿美元时,随着美元贬值,国家外储亏损2000亿元,截至2009年9月底,由于美元国际购买力下降,给我国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已超5000亿美元。
为此,刘汉元建议,企业可根据自身战略规划,积极进行海外投资,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战略资源和高新技术,为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各产业升级换代发挥作用。其实,在实施海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国家可以将一定外汇额度藏汇于企,甚至匹配给一些有规模、有实力、信誉好、具备海外发展条件的企业一定的外汇信贷额度,比如可以根据企业在国内的净资产规模,匹配同等额度的外汇信贷,支持其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走出去”,完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收购产业发展瓶颈项目和核心技术,整合原材料海外布局、产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提升并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提案二:补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
除了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外,刘汉元还表示,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过高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将事关中国及全世界、全人类的能源供应,能源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
据悉,近30年来,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相当于41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幅达5.5%,最近8年,我国能源消耗年均增速达9.1%。仅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0亿吨标准煤,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1.03亿吨,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0亿吨,我国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格局并无根本性改变。而未来15~20年,我国石油消耗总量也将达到目前的2~3倍。
因此,刘汉元表示,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沙漠、草地、戈壁,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新能源基地,从而支撑我国经济未来30年快速发展。因为,中、西部地区,不仅幅员辽阔,人烟稀少,而且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我国陆地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9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30亿吨标准煤的800倍。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仅8.74亿千瓦。
据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用水平在15~20%,这一比例大约是太阳能通过水稻、小麦、玉米等植物,固化为人类可食用生物能效率的30倍,是通过玉米生产乙醇的100倍。据专家统计,我国太阳能资源蕴含量达到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可达到210亿千瓦,远大于生物质能的1亿千瓦、水电的3.78亿千瓦以及风电的2.53亿千瓦。
因此,刘汉元指出,光伏产业要加快发展,最重要的是解决上网电价问题。因此,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制订和实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法》,显得尤为迫切。我国可借鉴欧美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采取“基本电价保底收购”的方式,要求国家电网对太阳能发电,按补贴性的上网电价全额收购,并从法律的角度去执行这些法规。补贴电价初期,可据地区光照条件差异,定为1.2~1.5元/千瓦时,今后随着产业的规模化、成熟度上升,规模效应的显现,每隔三、五年对价格进行一定调整,而调整的政策只针对当时开始筹建的项目。
提案三:微藻可“改变”传统农业
此外,刘汉元还谈及,在我国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土地资源极为短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严峻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为了寻求突破口,应积极开展微藻研究。2009年,我国人口约13.5亿,粮食产量53082万吨,增长0.4%,粮食自给率95%,每年粮食消耗达一万亿斤以上。未来20~30年间,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生育高峰,人口总数将在目前基数上增加20%,达到15~16亿,是美国现有人口的5倍,超过西欧、东欧、北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
按目前人均粮食标准计算,需要1亿吨左右的粮食增长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在目前已极为紧缺的耕地资源上,需增加约3.4亿亩耕地。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效应加剧,我国海拔较高的地方将变得更加干旱,西北、东北、内蒙古的备耕土地沙化现象将更为严重。200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324.8公斤,下降了1.6%。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中低产田已占整个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有机质含量已降低到1.5%。近年来,因耕地污染而造成的粮食减产已达到百亿公斤以上。
刘汉元表示,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螺旋藻即被“国际应用微生物协会”认定为“神奇的未来食品”,至今,非洲许多国家把采自天然水域的螺旋藻用作人用蛋白的主要来源。作为微藻的一种,螺旋藻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相当于小麦的6倍,猪肉的4倍,鱼肉的3倍,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优秀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我国螺旋藻研发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养殖和推广,已拥有相当的养殖规模,2003年产量为1.9万吨,到2004年升至4.15万吨,也开始使用这种微藻部分替代进口饲料以促进虾类的存活、生长和免疫。
为此,刘汉元提出,积极开展以螺旋藻为代表的微藻类研究、养殖,将改变我国传统农业结构。 本报记者 张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