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丨刘汉元:让可再生能源成 “生态脱贫”主力军
中国商报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美狮会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五到十年时间,打一场“空气环境生态脱贫攻坚战”。在这场“空气、环境和生态脱贫”的攻坚战中,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正是赢得战役的主力军。
刘汉元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下国内生态环境压力仍存。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我们吃饱了穿好了,进入小康后面临的另外一种贫困是“生态贫困”。为更有力保障全体国民的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我国迫切需要且完全有能力像扶贫攻坚那样,实现空气、环境和生态的彻底“脱贫”。
作为我国光伏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的掌舵人,刘汉元对光伏行业颇有研究。刘汉元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实现了从一路追赶、齐头并进到全面超越的华丽转身,在技术、规模、成本上已全球领先,发电成本迅速降低。我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改善中国人呼吸和空气最核心的基础产业。但近年来,在光伏产业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成为了阻碍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一是税费负担制约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光伏产业从上游的多晶硅等原材料,到中游电池片、组件等一系列元器件的生产,再到下游的光伏发电,都被全额征收各种税费,如再考虑社保因素,税费将更加惊人。各类税费成本居高不下已成为了影响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影响其比较优势形成,导致光伏发电需要补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指标管控思路与市场化交易机制相悖。通过指标控制光伏发电规模的管制思路,既不符合也不利于市场化条件下产业的健康发展。事实上,在过去五到十年,得益于我国光伏应用的蓬勃发展,产业链上中游新增产能不断增加和更替,有效带动了技术不断革新和改进,设备不断迭代升级,促使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我国光伏产业赢得了全球发展先机及绝对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因此,产业适度规模化发展,促使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是光伏成本不断降低的关键因素,倘若一味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成本下降速度将大大减缓。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将在国家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此,刘汉元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让光伏产业在市场化机制下发展,摒弃用指标压制发展规模的管理思路。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发展40年,但光伏指标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依然存在。建议用市场化机制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更多购电方和发电方直接市场化交易,促使光伏电力消纳和去补贴的完成。此外,建议通过竞争性招标的方式,让企业充分接受市场考验,达到优胜劣汰的效果,并引导产业向规模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是全面清理并减免光伏行业的各种税费。作为绿色电力的光伏发电,理应成为国家充分鼓励和支持的重点产业。针对光伏发电行业特性,建议明确全部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及其附加。同时,呼吁国家实施全面减免从光伏原材料和设备制造,到光伏发电各个环节的一切相关税负。
三是通过市场化机制或政策性措施解决光伏补贴资金问题。市场化机制方面,建议全面推行碳税政策,同时辅之以“绿证”制度。此外,通过收取碳税还能进一步增加碳排放成本和费用,从而促使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费逐渐减少乃至消失,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雾霾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如果在当前减税轻负的大背景下,不适宜立即开征碳税,只要以足够的高度去认识,我们也能够从现有财力里作出有效安排,通过政策性措施予以应对。